香港金牛队再次捧起NBL总冠军奖杯,球迷的欢呼声尚未散去,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便又一次浮出水面:如此强大的队伍,何时能踏上CBA的赛场?每当NBL联赛进入高潮,关于CBA扩军的讨论总会随之升温。然而,对于NBL球队而言,这更像是一个美丽却遥远的梦,现实的道路上布满荆棘。
首先,CBA联赛目前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,并非简单的升降级。一支球队能否加入,远不止于竞技成绩这一项指标。篮协的评估涵盖俱乐部的财务状况、场馆设施、青年梯队建设、市场运营能力以及对中国篮球整体发展的贡献等多维度的综合考量。香港金牛队虽然战绩彪炳,但要全面满足这些复杂的商业和体制性标准,仍需跨越诸多门槛。
更重要的是,CBA联盟本身作为一个商业实体,其股东是现有的20家俱乐部。任何扩军决定都需经过股东大会投票通过,这本质上是一个商业决策。现有俱乐部会从联赛整体利益、市场平衡、收入分成以及避免过度稀释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权衡。在目前联赛商业开发进入平稳期,部分俱乐部自身经营仍面临挑战的背景下,股东们对于扩军的态度势必趋于谨慎,甚至保守。维持现状的惯性力量非常强大。
另一方面,NBL联赛自身也存在需要突破的瓶颈。其商业价值、媒体曝光度、球迷基础与CBA相比仍有巨大差距。这种差距使得NBL俱乐部在自我“造血”能力上普遍不足,即便获得CBA的准入资格,能否承受CBA高昂的运营成本,在更强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,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。先做强NBL联赛本身,或许是比一味追求“升入CBA”更切实际的发展路径。
因此,对于香港金牛队以及所有怀揣CBA梦想的NBL球队来说,蝉联总冠军是辉煌的成就,但这与叩开CBA大门之间,并不能直接划上等号。CBA的扩军绝非一场比赛的胜负所能决定,它牵涉到复杂的利益平衡、长远的商业规划以及中国篮球整体的战略布局。
眼下,NBL球队更现实的目标,或许是依托自身的成功,深耕本地市场,培育忠实的球迷文化,完善俱乐部运营,稳步提升联赛的竞争力。将总冠军的荣耀转化为联赛长期发展的动力,比等待一个不确定的“扩军梦”更有意义。对于球迷而言,欣赏NBL联赛自身的精彩,支持本土球队的成长,或许比期盼它们“跳级”更能体验到篮球的纯粹快乐。香港金牛的冠军之路已经证明了NBL的价值,这份价值,首先应该在自己的舞台上闪耀。